最近,巴基斯坦接收了数架歼十C战机的消息成了军迷圈的大新闻,中国航空终于成功走出了一条成体系的三代战斗机的对外军售路线。
其实,中国人接触飞机,甚至创建第一支空军力量都不算晚,只可惜当时世界局势和国力都有限,当时的航空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期@以史为鉴 跟大家简单聊一聊中国空军的历史,第一支中国空军的建立以及使用的飞机的故事。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在浙江全省的生员选拔考试中,来自浙江宁波宁海(今浙江舟山),年仅二十七岁的厉玉夔获得全省第一,以拔贡生进入国子监。
厉玉夔出生于浙江宁海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厉,曾任常州知府;祖父厉志,号白华山人,和镇海人姚燮,临海人傅濂并称“浙东三海”,是清代著名的诗、书、画都有成就的文人。
厉玉夔出身大族,所娶妻子也是门当户对的赵氏,也是出自当时浙江著名官宦之家的赵家,赵立诚的三女儿。赵立诚是当时的江苏候补知府,又是整个浙商的领袖。
1888年,厉玉夔和赵氏的儿子厉汝燕出生,可以说厉汝燕是名副其实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
但是可惜,厉玉夔在33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留下的孩子们只能先跟着母亲回宁波娘家跟着赵家的孩子们一起学习。
赵家的几个舅舅对自己的外甥们也是非常好,并没什么小说中的大家族内斗的狗血桥段。
其中厉汝燕的六舅赵家蕃不但游学日本、还游学经商欧洲,在清末时期能够说是学霸中的学霸,富豪中的富豪。
1905年,在欧洲的赵家蕃打算带着下一代感受一下西方的发达,于是把儿子赵志游(之佑)、侄子赵之仁、外甥厉汝燕三个孩子都带到欧洲自费留学。
其中厉汝燕就考入了英国伦敦纳生布敦工业学校学习,当时距离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不过两年时间,全世界都掀起了设计制造飞机的热潮。厉汝燕认为航空将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向,于是厉汝燕立志从事航空事业。
并且年轻的厉汝燕清醒地意识到,航空不仅仅对于商业很重要,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全都很重要,多次呼吁清政府要重视航空。
1910年,五代吴越国武肃王钱鏐的三十二世孙——钱文选担任了清政府驻英留学生监督。钱文选上任后,发现当时中国的公费留学生就没有名额,人不够就把名额砍掉。钱文选要求清政府制定学额。
钱文选还发现,当时的英国慢慢的开始采用“飞艇”载物、乘客及邮运,他也认识到航空的重要性,于是去英国的布里斯托尔飞机制造厂考察,顺便在留学生群体中物色人选。
在这个过程中,钱文选认识了同为浙江人的厉汝燕,发现厉汝燕也在学习飞机,还是个自费生。于是钱文选给清政府发电,详细讲述航空的重要性,并要求派人来学习,然后推荐了厉汝燕。
清政府收到电报后,回电同意,并给予厉汝燕公费留学生待遇,另外拨款二百英镑的专款(约合2000大洋)。
图注:1911年的厉汝燕(zee yee lee)获得的第148号飞行执照
别看厉汝燕出身富贵,但是在学习上丝毫不差,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1911年毕业后经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考试合格,获得第148号飞机师证书,取得飞行员执照,他也是我国最早取得飞行执照的飞行员。
之后,在钱文选的帮助下,厉汝燕进入英国的布里斯托尔飞机厂实习,厉汝燕在这里还把学校的学习章程和飞机图样呈送回国,打算在国内发展航空事业。
大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革命党人陈其美通过赵家蕃给厉汝燕发电,要他返回国内参加革命,并嘱他代购飞机数架。
厉汝燕仔细考察西方各国的飞机后,认为奥地利的鸽型飞机更适合国内,于是采购了2架鸽型飞机,。
这种鸽型飞机是奥地利人伊戈尔.埃特里希在1909年研制,它最大的特点是轻,总重才870公斤!
鸽型飞机的机翼采用类似鸟类翅膀的设计,制造机翼的也是特制的亚麻布,非常轻薄,据说在400米高空飞行,地面上的人都看不到机翼。可以说鸽式飞机是隐身战机的鼻祖了。
“鸽”式战机的最大速度能达到115千米,航时长达4个小时。它可承担多种任务,从侦查到轰炸,再到扔传单,几乎都是它的拿手活。
奥地利人研制出这架飞机后,德国人直接购买了飞机的生产许可,并当做主力机型生产了500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鸽式飞机是德国空军的主力之一。
1914年8月30日,德军中尉冯.希德森驾驶鸽型机空袭巴黎,这也使该型机成为了第一种空袭巴黎的飞机。
在1911年的11月1日,意大利一名叫加沃蒂的中尉飞行员驾驶“鸽”式飞机侦察土耳其阵地,他用手往下扔了4枚2公斤级的“西佩利”手榴弹,引发土军极大的恐慌,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飞机对地攻击的战例。
厉汝燕用海外华侨捐款订购两架鸽式飞机,搭乘德国在青岛驻军的船,在十二月抵达上海,此时清政府已经推翻,这两架飞机没赶上参战,厉汝燕被陈其美任命为沪军革命督府航空队长。
1912年1月15日,也是民国元年元月十五日,厉汝燕在上海驾驶鸽式飞机进行飞行表演并散发传单,这也是上海第一次飞行表演。
1912年6月,航空队解散,这两架“鸽式”飞机移交给南京临时政府,组成卫戍司令部交通团飞行营。团长为邓质彝,厉汝燕和刘佐成为副团长,飞行营营长为李宝浚。南京卫戍司令部交通团的飞行营是中国第一支有正规建制和番号的飞行队。
1913年3月,袁世凯下令将此两机调往北京划归驻南苑陆军第3师建制内,并入附设的随营飞行教练班及飞机维修厂,委派厉汝燕任飞行总教官兼修理厂副厂长。
9月,袁世凯在南苑成立了南苑航空学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亚洲历史上的第一所航空学校,校长是秦国镛,厉汝燕是主任教官。
图注:厉汝燕(Zee Yee Lee,右二)和布里斯脱制造厂经理 裘里洛氏(左二)
1924年4月21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厉汝燕陆军少将。从1913年南苑航校建立到1928年北洋政府灭亡,南苑航空学校撤销。南苑航空学校先后共训练4期学员,培训飞行人员159人,这批人后来成为国民政府和各省所办空军的骨干。
南苑航校撤销后,厉汝燕南下担任中央军校航空班副主任,这个就是后来著名的笕桥中央航校的前身。
1931年6月,厉汝燕的表弟赵志游出任杭州市市长,厉汝燕身体不好,干脆借此机会退出军界,出任刚刚新建的杭州自来水厂厂长。